English

制约我国经济学发展的因素

2000-08-08 来源:光明日报 卢现祥 我有话说

从理论演进的角度来看,我国经济学研究的“热点”有三次较大的变化:一是改革初期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二是八十年代中后期对东欧经济学的研究;三是九十年代初期以来对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这些研究的转变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为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学发展上的投入(包括人力、资金等)与产出还严重地不对称,用于我国经济学研究和传播的资源也是有限的。这有限的资源存在的问题:一是低效使用;二是重复建设或搭便车现象严重。具体来说,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学发展的因素至少有四个:

一是大学经济学教育改革滞后,教材内容落后。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经济学教育是一国经济学发展的基础。但是,我国现在大学里所谓的经济学教育与建国初期的水平没有什么大的差异,西方经济学在一些大学还是选修课,不少大学缺乏教西方经济学的教师。令人担忧的是,一些人还把政治经济学课程混同于政治课。应当认识到没有先进的大学经济学教育,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二是我国经济学发展缺乏数学基础。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尽管对经济学发展与数学的关系还有种种争议,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国研究经济学懂数学的人太少了。不要说用数学建立经济模型,就是对统计数据的利用也不多。大家都在那里“漫无边际”地搞定性分析,而缺乏“精益求精”的定量分析。没有数学基础的经济学是很难与国际经济学“接轨”的。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谈经济学研究的数学太多,而是要老老实实地承认我们经济学研究缺乏数学基础,要努力地补上这一课。

三是学术制度的非规范。有效的学术制度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以经济学为例,它的学术制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术成果形成的规范;二是成果发表的规范;三是成果评价的规范。从经济学学术成果形成的规范来看,我国只有少部分刊物和作者严格按学术成果形成的规范来运作,如注释、参考文献等,而不少文章根本就没有按规范来作。从学术成果发表的规范来看,不少刊物是看关系、凭名气用稿。此外,一稿多投的现象比比皆是。从经济学成果的评价规范来看,我们大多是搞所谓评奖,而不是看引用率。这些年来尽管有一些刊物在致力于学术制度的规范化建设,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经济学学术制度还是非规范的,这不利于我国经济学的发展。

四是经济学研究中的“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现在经济学刊物很多,所谓的经济学论文也很多,但是仔细看一下这些刊物,读一下这些论文,就会发现“重复建设”严重,这包括选题重复、内容重复。一谈国有企业改革,不管什么样的刊物都谈国有企业改革;知识经济热,大家就都研究知识经济。刊物之间没有分工,经济学家都是“大而全”。我们的理论家们都指责经济建设中的重复建设,但没有人指责我们经济学研究是“重复建设”最严重的领域之一。在这种环境下,只要“努力”几年,大家都可以评上教授,成为经济学家。但是中国的经济学并没有大的进步,只是一种低水平的重复而已。

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为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土壤,经济社会发展对经济学的需求为我国经济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是,由于历史及学术制度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经济学自身的成长机制还存在诸多的问题。问题的解决主要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改革和完善我国大学经济学教育,具体措施包括改革我国大学经济学教学大纲和方法、培养大学经济学教师队伍、强化经济学教育的数学基础等;二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经济学发展的学术制度,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匿名审稿制度、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等。这也同时有利于减少经济学研究上的重复建设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